教城教师奖

教城教師獎





关于

背景

身处教育新时代,教师须善用教学法和创新教育科技,提升教学效能,激发学生潜能。香港教育城(教城)一直致力推动学校实践创新教育,于2020年成立「创新教师奖」。今年教城更将奖项扩展成为「教城教师奖」,旨在表扬与教城理念一致,善用教学法、教育理论、科技成功实践未来教育的教师。

目的

  • 表扬能够善用教学法、教育理论、科技,成功提升学教评效能的教师
  • 凝聚致力推动未来教育的教师,迎接教育4.0时代
  • 促进教育界的专业交流,建立共享文化

重要日期

*为回应教师开学校务繁忙,需要更多时间准备申请及提交作品,报名期将延长至2023年10月13日(五),下午6时

2023年10月13日(下午6时) 截止提交作品
2023年11月4日 评审团面谈
2023年11月中旬 公布得奖名单
2023年12月13-15日 「教城教师奖」得奖者分享及颁奖典礼(学与教博览2023)

活动

「教城教师奖2023」网上简介会

日期及时间:2023年9月13日(三)下午3:30至4:00
形式︰网上研讨会
语言︰粤语

内容:
1. 「教城教师奖2023」简介
2. 各奖项评选准则
3. 问答环节

「教城教师奖2023」简介短片

 
影片重温︰
按此

 

「教城教师奖2023」评审分享:未来教育的学习设计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应用资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黄家伟博士

   影片重温︰按此





报名

对象及组别

  1. 所有香港小学、中学和特殊学校教师
  2. 设「教城教师奖(创新教学)」及「教城教师奖(优秀教学)」两个奖项
  3. 设小学组及中学组(特殊学校将根据其主要学习阶段划分至中/小学组),参加者须于提供正规课程的本地学校任教
  4. 参加者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
    4.1 个人组别
    4.2 团队组别 – 须由二至五名教师组成,及于同一所学校任教
  5. 每名参加者在同一届「教城教师奖」,只可报名个人或团队其中一项,亦不能加入多于一个团队。
  6. 过往曾获颁发「创新教师奖」的教师,其参选作品(包括个人及团队)必须与先前获奖的有明显分别,才会获考虑颁发奖项。

主题

教育当下.立足未来

评审准则

  1. 学教评的教学策略、实践及成果
  2. 装备学生立足未来
  3. 照顾不同学习需要
  4. 可延续及扩展
  5. 对专业社群之贡献

提交作品

参加者须就评审准则详述其教学策略、实践及成果,并辅以具体行动及例子,配合教育理论,展示创新或具显著教学成效的教学法及教学设计,提升学教评效能。

参加者须于2023年10月13日(五)下午6时正或之前,提交网上参加表格,并附上以下项目(下称为「作品」),中文或英文均可。

1. 两份提名表格(提名人应为校长、教师或资深教育工作者,并以个人名义担任)

提名表格

2. 不多于20页、使用指定范本的PowerPoint档案,并须加入以下内容: 

个人

个人范本

项目(请参阅「参考资料」) 内容 形式
学教评的教学策略、实践及成果 研究或学术理论;
创新或具显著教学成效的教学法及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案、教学策略、科技运用等;
学习成效评估及学习成果,如进展性评估报告、学生问卷、学生访问等;
学、教、评材料,如教学PowerPoint、学习活动、工作纸;
电子学习资源、学习平台或工具等;及
对学生表现、改变、成果的评估或分析
文字、图像或超连结
装备学生立足未来的教学策略、实践及成果
照顾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实践及成果
可延续及扩展的教学策略、实践及成果 持续推行及发展,并扩展至:
- 不同学科或跨课程和/或
- 不同年级和/或
- 全校以至其他学校
的教学策略和实践
贡献专业社群的具体行动 专业交流包括:培训教师、作为顾问提供教学咨询、经验分享等

团队

团队范本

项目(请参阅「参考资料」) 内容 形式
学教评的教学策略、实践及成果 研究或学术理论;
创新或具显著教学成效的教学法及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案、教学策略、科技运用等;
学习成效评估及学习成果,如进展性评估报告、学生问卷、学生访问等;
学、教、评材料,如教学PowerPoint、学习活动、工作纸;
电子学习资源、学习平台或工具等;及
对学生表现、改变、成果的评估或分析
文字、图像或超连
装备学生立足未来的教学策略、实践及成果
照顾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实践及成果
展现团队合作及可延续学校发展的教学策略、实践及成果 持续推行及发展,并扩展至:
- 不同学科或跨学科和/或
- 不同年级和/或
- 全校以至其他学校
的教学策略和实践;
展现团体分工或协作的例子,如工作小组会议、进度报告、相关分享或交流;
促进创新教育的各种有效途径及事例
贡献专业社群的具体行动 专业交流包括:培训教师、作为顾问提供教学咨询、经验分享等

参考资料

参加者可以参阅以下网站有关教学策略、实践的参考资料。

  1. Learning Compass 2030,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 New Vision for Education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y, World Economic Forum
  3. New Vision for Education: Foster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through Technology, World Economic Forum
  4. 21st Century Pedagogy, Teachthought
  5. Defining Education 4.0: A Taxonomy for the Future of Learning

3. 一段不多于5分钟的影片,概述上述项目 (2) 的发展、实践及成就

 

4. 其他补充文件(如适用),如学生作品、课堂录影、学生问卷、进展性评估报告、学生访问等。提交的学生作品只作评审用途,不会于网上公开。

注:

项目 支援档案格式 档案总大小
(1) PDF, JPEG 小于100 MB
(2) PPT, PPTX 小于100 MB
(3) AVI, MP4, MPEG, MPG, MOV, WMV 小于1 GB
(4) DOC, DOCX, PDF, JPEG, PPT, PPTX, ZIP 小于1 GB

规则

  1. 作品须于2022年9月1日或之前开始于校内使用,并持续至今。
  2. 作品必须属原创,不可侵犯任何版权或违反任何法例。教城不会承担任何因侵犯版权或违反法例而引致的法律责任。
  3. 作品如包含学生作品、相片或影片,参加者须得到学生同意。
  4. 参加者可提交曾参与同类型比赛或计划的作品。
  5. 参加者须于教城指定之网上平台报名及提交作品。
  6. 参加者须提供正确的个人资料。
  7. 评审结果由评审团决定,参加者对结果不得异议。
  8. 参加者授权教城将提交的作品用作非牟利用途,并有权修改、翻译、改编、使用、复制及派发作品全部或部份内容。
  9. 作品不得包含淫亵、暴力、不雅或违反香港特区法律的内容。如参加者违反任何计划规则或触犯香港特区法律,教城有权取消其资格。
  10. 教城有权更改计划规则、内容及细节并拥有最后决定权。

常见问题

1. 何谓「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运用创新思维、方法、策略或工具来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除了实施于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科技应用、设备及基建、学习成效评估等,亦可以将「创新教育」发挥于无形的层次,例如培育学生的21世纪技能。即使是旧有的方法或策略,只要教师能因应学生情况加以调整及转化,达致特定21世纪的教学目的,也算是「创新教育」的表现。

最重要的是这些教育变革须有教育理论支持,并有研究或数据分析支持其实践的成效。

2. 应用电子工具是否就等于「创新教育」?

电子工具只是实践「创新教育」的其中一种方法,教师更应着重的是如何运用创新教学法,使学与教变得丰富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应懂得照顾学生的学习需求,透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促进个人化学习。

查询

电邮:info@edcity.hk

电话:2624 1039





评审团

「教城教师奖」2023 评审团

作品将经由学术及教育界专业人士组成之评审团进行评审。初步入选的参加者将获邀出席面试以详细阐释其作品。

  1. 香港大学教育应用资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黄家伟教授
  2. 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总监 庄绍勇教授
  3. 香港中学校长会主席 连镇邦先生
  4. 香港教育城行政总监 魏远强先生
  5. 香港教育大学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教授 冼权锋教授,MH
  6. 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副主席 陈咏贤女士
教城教师奖 2023 得奖者
优秀教学 创新教学
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梁植伟中学 蒙建佑老师 东华三院冯黄凤亭中学
李彦霆老师
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 –团体
曾瑞麟老师
陈江鸿老师
黄曙光老师
许仲雯老师
陈信桥老师
凤溪创新小学–团体
叶玉玲老师
陈玉瑟老师
梁嘉雯老师
吴凯旋老师
香港教育大学赛马会小学–团体
罗金源老师
邝灵俊老师
卓炜娴老师
邓珮琦老师
陈康怡老师
马鞍山圣若瑟小学–团体
翁德隆老师
黄冠峰老师
方颕岚老师
匡智屯门晨岗学校–团体
许振威老师
林声龙老师
梅浩升老师
东华三院群芳启智学校–团体
陈旻翀老师
叶建新老师
郑嘉威老师
创新教师奖 2022 得奖者
凤溪创新小学 陈玉瑟女士
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觉中学 殷小赓先生
香港扶幼会盛德中心学校 任安杰先生
香港道教联合会云泉学校 香俊斌先生、严颖彤女士
炮台山循道卫理中学 李天慧女士、张伟强先生
啬色园主办可誉中学暨可誉小学 李均洪先生、施玛恩先生
香港航海学校 赵文浩先生、陈俊贵先生、黄曦明先生、方晓辉先生
荔景天主教中学 甄柏然先生、钟嘉琦女士、张洛玮先生
慕光英文书院 张永丰先生、欧达江先生、陈美缘女士、黄君怡女士
创新教师奖 2021 得奖者
宣道会陈朱素华纪念中学 吴森森先生、曾祥俊先生、司徒华生先生、廖健恒先生、余利勤先生
保良局陈丽玲(百周年)学校 谭天佑先生、孙玮先生、赵凤仪女士、陈美盈女士
秀明小学 曾嘉文女士
沪江小学 萧燕唐先生
圣公会主风小学 陈奕鑫先生、冼颕思女士、郑秀明女士、李民亮先生、邓婉媚女士
顺德联谊总会李金小学 叶碧君女士、陈志扬先生、王碧茵女士、杨咏彤女士
香港教育大学赛马会小学 罗金源先生、邝灵俊先生、卓炜娴女士
创新教师奖 2020 得奖者
小学组 中学组
九龙湾圣若翰天主教小学 冯健刚老师 英华书院
陈汝坚先生
基督教宣道会宣基小学
郭文钊先生 明爱乐进学校
李兆庭先生
九龙湾圣若翰天主教小学
李嘉耀先生 汇基书院
戴盈莉女士
宝血会思源学校
梁汝辉先生 青年会书院
谭智聪先生

「创新教师奖」2020 网上颁奖典礼及「21世纪创新学与教」论坛

影片重温︰按此

2023年8月28日

「教城教师奖系列︰设计未来教育——善用科技、糅合创意网上研讨会」

1. 教城教师奖2023简介

香港教育城代表

2. 未来教育的学习设计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应用资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黄家伟博士

3. 小学分享:跨科的STEAM 生命教育课程

凤溪创新小学课程统筹主任 陈玉瑟女士

4. 中学分享:从科本到跨科的游戏化创作体验

荔景天主教中学学务主任、中国历史科主任、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课程统筹  甄柏然先生

影片重温︰按此

「创新教学荟萃」网上研讨会

三场分享会聚集一众「创新教师奖2022」得奖者,分享其教学设计和策略,让同工能够相互借镜,并肩建构未来教育。

1. STEAM课程设计——影片重温︰按此

2. 适异教学实践——影片重温︰按此

3. 沉浸式及游戏化学习策略——影片重温︰按此

2022年8月11日


「创新教师奖」系列︰活用创新教学法 建构崭新课堂

内容︰

1. 别出心裁——带动学习的创新教学法
香港中文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助理教授 赵建丰教授

2. 活用创新教学法 建构崭新课堂
分组环节︰小学分享 / 中学分享

影片重温︰按此

2022年9月13日


「创新教师奖」系列︰实践创新教学科技 培养学生廿一世纪能力

内容:

1. 培养学生廿一世纪能力:缘由、要素、方法
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总监 庄绍勇教授

2. 分组环节

环节一︰创新教学科技应用
环节二︰廿一世纪能力培育

影片重温︰按此





支持机构

感谢以下机构支持: